学校历史
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学校历程简介:
创校时期(1905—1912年):
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当时,朱氏族人受方还、王颂文等人的影响,利用朱家故宅的义仓(现昆山中学位置)创办学校,时名“昆山小学堂”,设二个班,王颂文任主事(校长)。后由朱福铨任校长。
民国前期(1912—1937年):
校名改为“玉山市第一国民学校”,后又改为“昆山县第一学区西塘小学校”。校长朱福铨等.
抗战时期(1937—1945年):
1937年,日军占领昆山,日寇占据义庄房屋;1940年前后遭火灾,房屋(教室)严重破坏,学校暂借北塘街(现亭林路)民房,生源大大减少,1940年,只开设一个班级、42名学生,一个教员(兼校长)钱杓。
解放前夕(1945—1949年):
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原址。校长为杨剑西。
解放初期(1949—1956年):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学校,改校名为“昆山城区第四中心国民学校”,管辖当时的庙灯小学与其他三所私立学校。校长为陈少明、庄志兴、张榴生、陈金娣等。
辅导校时期(1956—1995年):
1956年8月,昆山县政府对学校进行重新调正,改名为“昆山县(市)玉山镇西塘街小学”,管辖大西门小学,并隶属昆山市玉山镇第二中心小学(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校长方彩荷、夏锦蟾、宋韵梅、宋琴芳、何友铭、余介芳等。
独立建制时期(1995—2013年):
1995年8月,昆山市教育局对玉山地区学校进行重组,学校再次升格为股级。在历任校长的带领下,坚持“无为而治,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校长顾水林、陈惠琴等。
“一校两区”时期(2013— ):
2013年,在昆山市高新区、昆山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投入1.17亿资金,在市区西部大渔村附近建造了新校区,学校更名为“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满足了群众“上好学”的愿望,向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历任校长
解放前历任校长有:王颂文、朱福铨、钱杓、杨剑西等;
解放后历任校长:有陈少明、庄志兴、张榴生、陈金娣、方彩荷、夏锦蟾、宋韵梅、宋琴芳、何友铭、余介芳、顾水林、陈惠琴等。
陈少明(1949年6月——1950年2月)
庄志兴(1950年2月——1953年8月)
张榴生(1953年8月——1958年8月)
陈金娣(1953年8月——1958年8月)
夏锦蟾(1958年8月——1960年8月)
方彩荷(1960年8月——1963年8月)
宋韵梅(1963年8月——1964年8月)
宋琴芳(1964年8月——1987年8月)
何友铭(1987年8月——1991年8月)
余介芳(1992年8月——1996年8月)
顾水林(1996年8月——2007年8月)
陈惠琴(2007年8月—— )
西塘小学首任校长——王颂文
王颂文(1865——1943),字沂仲,号耻庵。昆山玉山镇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与近代教育家、书法家方还先生一起创办县内第一所新式学校——樾阁学堂。三十一年(1905)又在西塘朱义庄创办了西塘学堂任主任(校长);同年,与方还先生一起被推荐为昆山县的代表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江苏省教育总会(学会)成立大会;1907年任樾阁小学校长。辛亥(1911)年5月被推选为昆山县参事员。1918年5月任昆山县劝学所所长,1923年县劝学所改为教育局,又任首任局长,至1927年8月,主持昆山教育达十年之久。1918年2月,县创办图书馆,其亲自兼任馆长,直至1943年病逝。1924年9月,红十字会昆山分会成立,其被推荐为会长。
王颂文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奉献于昆山的教育、文化和公益事业,其可贵品德,将永垂昆山史册。
《莊渠遺書》六卷本後附明史本傳,明魏參《家乘》,民國二十五年王頌文刻本,朱印本,校刻底本。王頌文是昆山圖書館的創始人,抗戰時昆山圖書館遭日軍轟炸,古籍毀於一旦,王先生毫不畏懼,與日寇鬥智鬥勇,仍然成功保護了一批珍貴文物,最著名的如《天下郡國利病書》稿本,現歸南京圖書館。 张惟一就是方还,与王颂文同为吴讷士的好友,吴家的常客。顾炎武《天下邵国利病出》手稿,流失二百多年,为吴士讷所购得,又为方还和王颂文在吴家发现,并慨然接受相赠迎回昆山。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成为书林中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