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示弱与鼓励
陆依萍 数学
本周阅读了陈宇、于洁两位老师《教育如此美好》一书中的第三辑“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这一辑告诉了我们教师一定程度的向学生“示弱”以及对学生适当鼓励的强大力量。
故事10:我的委屈需要你们来安慰
故事讲了由于食堂阿姨和总务主任错将10班学生误认为4班学生,因而引起了于洁老师内心的一场风波——从紧张到气恼到最后的松了一口气。虽然是一次小小的事件,于洁老师也能巧妙的利用了这次吃饭打菜被人误会的经历向学生寻求安慰,通过另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像于洁老师这样既能抒发内心委屈,又能唤起学生责任意识的示弱,值得我们去深思。
作为二(8)班的副班主任,在班主任吕老师因产假回家休息的时候,我有着一定的责任与义务去带领好这个班级,因此在看到孩子们纪律、行为习惯等变差的时候,我的内心十分的焦灼。对于他们的这些表现,我采取过全班责骂的方式,个别谈心的方法,也利用我的数学课开展过有关纪律方面的主题教育等等,但效果均不明显。现在想想,这些方法可能真的无法深入学生的心中。
如果我像于洁老师一样,并不是用一种老师的姿态去与学生交流,而是将心比心,让学生明白我内心的担忧,向学生袒露我的心声,是否他们也能像4班的孩子安慰于洁老师那样,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安慰我呢?我想这值得我去尝试。
故事11:从来不做作业的学生
故事描述了一个贪玩的孩子航航,尽管他很努力的想要改变贪玩这一陋习,但却不知道如何能让自己改变。对于这个情况,于洁老师用很直白的一句话“你怎么舍得我难过”以及一封书信来向航航表达自己的伤心与失落。
对于一个如此重视自己的老师,航航因为老师的伤心与失落而有了改变的动力,可见于洁老师的示弱对于航航来说是多么强大的一份力量。
上学期,小振虽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是在课上能听讲,在课后能完成作业,但这学期以来,小振几乎没有认真听过一堂课,甚至还影响了周围的同学,课后的作业也总是在办公室里完成的。我试着和小振谈心,他给我的原因是听不懂所以不听,不会所以不做,让我的心瞬间像被冰水淋透了。我告诉他,原因应该反过来,是因为一开始的不听才会有后来的听不懂,才会有不懂而不做。我试着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让他拿着我的书慢慢的从头到尾再学习一遍,可是他还是那么的心不在焉。
只有我单方面的付出,他自己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什么好效果,于是我和于洁老师一样开始打“感情牌”,向小振示弱,向他表明自己对他的喜爱与期待,而他给我的却是不断的失望。在不断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语中,小振终于向我做出了保证。后来,虽然不能保证正确率,但他每天的作业都能完成了,对此我很欣慰。
故事12:温柔的励志
故事反映了即使温柔的励志也能有强大的效果。陈宇老师班里的美术课代表大颖,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对自己十分失望,但是陈宇老师却不断的用他正面的、温柔的鼓励来激励大颖,使其在灰心丧气的情况下有一份正能量支持着自己。
像陈宇老师这样能不断的陪伴着学生,时刻关注着学生,同时适时的给予正面的鼓励,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一份强大的力量支撑。
上面说小振在作业上有所改善,可是他在课上的表现还是没什么变化,我想我可以在示弱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陈宇老师鼓励的方法,通过不断的鼓励来给他力量,让他重拾学习的信心。
示弱与鼓励都是一种能振奋人心的力量,巧用这些力量,教师与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