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校园

《红楼梦》读后感

创建时间:2022-09-15

三大人物三大特色

——《红楼梦》读后感

五(4)班 学生姓名:谭雨希

《红楼梦》这个名字应该很多人都很熟悉,这个名字有电视剧也有书,虽然我没有看过电视剧,但为了想初步的了解内容,我利用暑假和爸爸一起共同研读了这本书。翻开《红楼梦》这本书大致的领略了一会儿,书全部用章节来写,每个章节都都是一个故事。回想起来书中的一个个字,一句句话历历在目,自从看了这本书改变了我以前看书结果的印象,之前看过的书一般结果和过程都是美好的,不会给人留下什么遗憾,可现在我看的这本书却是异常反常,这本书结局是个悲剧,这结果让我久久不能回神。这本书我主要想介绍一下书中的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这三个人各有各的特色……

首先是最让人心疼的林黛玉:林黛玉是有点小鸡肚肠,有点娇柔和做作,但她的一言一行中,我们还是能感觉到她的温柔和多才。因她年幼时就失去了家人,在所有人都在欢聚时她是一个人在活动,也许是因为她进入了贾家,感觉自己是个外人,需要时时刻刻的小心才导致黛玉的小鸡肚肠,最终林黛玉因自己的心病不兴病死。

接着就是活泼大方的薛宝钗:她很聪明,非常博学,她很会做人处事,她很懂得让老人开心,所以给人感觉就是她没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像一个人偶一样,人家说什么她就做什么,也不管是对是错。但她有很多做人的优点,这是我身上所没有的。但她最后的结果是不完美的。

最后是被家里看作是宝的贾宝玉:他整天在外面混这混那,整天不在家一直不务正业,没有人能管的到他,自己也没有任何约束,我想,他们家在当时的时代会败落应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红楼梦》里内容写的特别真实,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肮脏,也写出了一个家族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此书的内容也给后人做了很好的教育。

 

惋惜的结局

——《红楼梦》的读后感

五(4)班 家长姓名:谭敬

记得《红楼梦》也是我小时候11岁左右在暑假里看了一遍电视剧,那时候看完电视后没有任何的感觉,现在已经是为人父。这个暑假在孩子的要求下和她一起看起了这本书——《红楼梦》,看完这本书总觉得心里有一丝丝的悲哀。

作者曹雪芹通过写《红楼梦》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也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此书中最吸引人的是上至宝玉,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才华横溢。

现在主要介绍一下印象最深2个人物:黛玉和宝钗。

宝钗从小有哥哥和家人的厚爱,凡是稳重得体,诗词样样精通,该人物刻画了非常善于交际和沟通的人物形象,她特别能够知道迎合人的想法,她能知道如何去处理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同时该人物形象给人以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但在当时那个时代虽然她的能力很强,可她却成了典型的封建社会一个牺牲品,让人总觉得很惋惜。

黛玉因体弱多病从而导致她多愁善感,她也是一种敢想但不敢言的个性。但她的博学和个人的领悟性却被人说钦佩。她从小因母亲去世,所以投奔了贾家,因不在自己家从而造成她事事小心,处处忍让。该人物也体现出了当代的弱势群体,同时也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负能量,最终因自己的多愁善感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该人物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怜惜之心。

此类名著非常适合现在的孩子学习和理解,可能目前因年级低内容会看不是很明白,但看过后当孩子有时间再看第二遍时就会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