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在学习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的必修课,“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加反思,是其成长的必然途径。
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为了向前辈学习,我把教学进度放慢,每一节课,我都是先观摩师傅上课,并作详细的记录,再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通过听课、上课、总结,在不长的时间内,我基本适应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那些从师傅以及有经验的老教师那学习来的教学基本技能也为我以后的学习、成长奠定了基础,也让我自己渐渐地在讲台上找到了自信。学校要求青年教师的实践课、过关课等,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磨课”,也慢慢成型并不断完善,在此过程中我的教学技能也潜移默化地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工作第二年,在学校领导的推荐下,我有机会上了一节市级的公开课,通过多次试上后师傅和黄教导精心的指导,吸引了同伴们的合理建议,正式上课时我正常发挥,并获得好评。现在年轻的我凭着一股闯劲,珍惜每一次领导给予的上课机会,不管任务有多困难,咬咬牙硬接下来,为的只是在磨练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我深切地体会到,每一次的公开课或评优课,都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历练,从中可学习、积累到的经验、技能促使我们更快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在注重向同行学习的同时,我还重视向书本学习,选定一些有代表性的教学刊物,认真研读、分析,了解、掌握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已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读过了《致青年教师》、《第56号教室的玄机》、《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优秀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是慢的艺术》等书籍。一年多的工作历程中,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变化,但热爱学习、不懈追求却一直伴随着我从未改变。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他认认真真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每两周一次的教育随笔大多记录了我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记得有一次,因为生活中遇到了种种不愉快,心情烦躁的我走进教室开始上课,板着脸向学生提问,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一堂课,我上得毫无激情,不知所云,学生呢,更是噤若寒蝉,战战兢兢。之后我进行了反思,在心中暗暗发誓:不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教室,传染给孩子们,尽量让所有的学生喜欢我的课堂。现在的我上课秉持着一个原则:我的情绪我调整好,上课就有上课的样子,让孩子们尽情地释放自己,在课堂上“愿听、愿想、愿说”,“敢疑、敢说、敢辩”。
工作至今我已经写了十几篇教学反思,大约两万字,其中有一篇关于“教师基本功大赛”后的反思,张校长作了以下点评:继续加油。每次比赛,都是一次练习的绝佳机会。成绩不是第一,开阔眼界,懂得差距,才是重要意义所在。是的,正如张校长所说,每一次比赛重要的在于你开阔了眼界,了解了自身存在的不足,知道了自己以后前进的方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万万不能忽略反思和总结。
时间在慢慢流逝,我也在渐渐成长。或许现在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会多听有经验的教师上课,不断从他们身上吸取经验,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