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为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创建时间:2017-06-07

时光飞逝,一转眼,本学年的校本培训已告结束,也意味着我的第一年教师工作即将画上“句号”。翻开记事本,看着记录的每一次培训的内容,不禁感慨这个“句号”里充满了太多印象深刻的回忆,太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太多令人思考的道理……

第一次的“六认真”培训,让初为人师的我懂得了如何规范自我。一年来我坚持提前备课,坚持规范自己的备课,相信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有时候备课不充分,上课就会感觉有些吃力,因为教学语言和流程的不连贯,学生很容易就会转移注意力,更谈不上把课上的有序,上的紧凑了。

“学生不听我,我该怎么办”的培训,富有经验的老师们介绍许多的教育方法,但是对我来说,因为没有经验的支撑,只能依葫芦画瓢,面对不同的学生,有些方法变得不太实用了,因此还是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改变教学方法。但是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向上的种子,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市实验小学俞素芬老师的“我的班级管理经验分享”讲述了她所带的5届学生,每个班级的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班风和学生习惯也都不尽相同。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同,她像一个学习者一样不断地摸索,并养成了一个习惯——经常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不管是什么样的班级,我们要努力做到的就是用责任和智慧守护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成长。

许蕴霞校长的“家校沟通”培训令人印象深刻,能否和家长融洽沟通,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十分重要,尤其是有些调皮的孩子,我们更需要得到家长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共同去克服孩子身上的问题。我把班里几个调皮的孩子组成一个小团体,在学校里让他们共同竞争,比一比谁的表现更好。另外,每两周我会和他们的父母交流他们的表现,将他们突出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指出来,并要求把短信给孩子看,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秀是被老师认可的,同时也让孩子向更加明确的方向努力。

如果说阅读是最好的一种修炼,那么写作必然是修炼的最佳途径。很多时候我们会在阅读中感触颇深,而那些感触源自于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教育事业的同感,我们有太多内心的话想要说出来,每周一次的读书心得或教育随笔的撰写,让我们有幸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

微型课题与读书心得的撰写、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情境应答比赛、教育科研论文的标题和格式、“学生不听我,我是这样做的”等一个又一个富于针对性的培训,让我感慨西塘老师的伟大,是他们给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竖起了一个个指路牌。

校本培训,是教师的幸运,是提高自我的最佳途径,每一次的培训,都是为了让我们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