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徜徉绘本,放飞想象,快乐写作——评朱琳颖老师《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在课题研究方面的体现
在本次课题研究课中,绘本阅读组的朱琳颖老师执教的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又富有爱心的小故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蘸到果酱后突然飞快地长长了,他把胡子借给了放风筝的女孩儿,用做放风筝的长线;把胡子借给了鸟太太,用做晾尿布的绳子;借给鼹鼠老师,让每个小鼹鼠都拉住这段胡子,顺利地过了马路;借给鸭子先生,作为捆书的绳子;还用胡子系住了自己的眼镜等等。在教学这个绘本故事的同时,不仅让孩子们爱听,而且增加无限想象的空间,适时地穿插一些文字训练,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写作,体会学会求助的礼貌用语,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一、激趣导入
在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在白板课件上投影胡子的图片,问学生想到了谁,说说胡子的作用,进而点出绘本题目,猜猜这个故事会写些什么,从孩子们熟悉的胡子入手,让孩子去说去想,激发了孩子读绘本的兴趣,也为今天读讲关于想象的绘本做铺垫。
二、平等对话
在接下来的讲故事的过程中,朱老师注意了用充满童趣和天真的语气来向孩子们介绍这个有意思的故事,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亲切的大朋友,老师非常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象得到了肯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真正在快乐中爱上绘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爱上绘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很好地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标。
三、鼓励发言
本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读写绘说”——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朱老师让孩子们照着书本中小女孩问胡萝卜先生借胡子的场景、对话进行练习,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朱老师没有让孩子们反复练这一对话,导致孩子无法流畅地说出后面几个场景中的对话。正式上这节课的时候,朱老师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们同桌练习、指名练习、男女生对话等,这样一来,绘本中这一经典的借胡子的对话牢牢地记在了孩子们的心里,为后面几个场景的说话练习做足了铺垫。随后,出示鸟太太的图片,老师告诉了孩子们鸟太太的困难和当鸟太太看到胡萝卜先生后的想法,老师让孩子们同桌练习“鸟太太会怎么向胡萝卜先生求助呢?胡萝卜先生又会怎么回答他呢?”此时,学生的对话已经能表述得很好了。在学生的对话中,我还发现了孩子们不知不觉懂得了向人求助的礼貌用语,而且帮助人的胡萝卜先生的话语也有了变化,从“可以”到“好的呀”再到“我很乐意帮助你”,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提升呢!再当老师出示鼹鼠老师和鸭子先生的图片后,直接提问:“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孩子们在小组交流后,能发现他们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求助、如何帮助、如何获得帮助与快乐,能较完整地将事情表述清楚、完整,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徜徉在绘本中,把自己的想象融入到故事中,再穿过绘本,表达出来,说话能力切切实实得到了提升。
四、快乐写作
说完书中的四个人物后,故事并没有戛然而止,老师继续发问:“胡萝卜先生还会继续往前走,还有谁会遇到困难,向胡萝卜先生求助呢?胡萝卜先生又是怎样帮助他们的?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拿起你的笔画一画,并写上几句话。”第一次试上时,朱老师直接让孩子写,有的孩子不免有些困惑,难以下笔。正式上时,朱老师注意到了,先让孩子们讨论,因为先前的故事已经呈现了很多奇思妙想,为学生的想象做好了铺垫,所以朱老师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请了很多个学生表达想法,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让其他学生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善于倾听的好习惯。有了精彩的发言打基础,接下来的学生写与绘就显得比较流畅、容易,因为她已将写作有机地融入学生的绘本阅读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共同享受写话的乐趣。在教学中,朱老师不仅引导孩子“悦读”,还引导他们从绘本中获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生活感受,从而使静态的事物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朱老师在孩子们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关注孩子是否在认真思考和实践,并对有问题的孩子进行相关的指导,写完后学生们还乐意与大家分享呢,整个过程比较成功。通过读写绘,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爱上绘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爱上绘画,达到了我们课题预期的目标。
纵观几节绘本课,对于绘本教学,我们基本上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绘本“读写绘说”的方法与途径,以读促说,以说促写,以说促绘,以写绘促读说,将读、说、写、绘四者很好地结合,这点也达到了预定的课题研究目标。
五、一些建议
朱老师的这节绘本课可以说是比较成熟的,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有一些小问题需要注意避免和改进:
1.在与孩子们的对话过程中,虽然已经尽量注意了语调生动和丰富,但是语音语调有些偏低,有些话语听课老师都有点听不太清,听不太明白,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时可能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而且影响了听故事的兴趣。可以在今后适量再大声一点,并加上一些面部表情或者动作,让孩子们的兴致更高昂。
2.朱老师在请学生说谁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什么的时候,鼹鼠老师那个片段是比较难说的,学生的回答容易卡住,不流畅,老师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这点是没有预设到的情况。
3.既然主题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那么胡萝卜先生帮助自己的那一片段能不能索性就不讲呢,节约出来的时间挪给学生的写与绘,也能让学生将这一主题更加明确地理解、牢记。至于得到帮助的人拿了胡子,又去做了什么,是否又是再帮助他人,将爱传递,这个层次就比较深了,学生可能达不到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也不需要硬往这方面引。
4.学生的写与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朱老师试上和正式上时,时间都没有把握得很准,导致学生的作品不是没有画完就是没有写完,如果时间再多一点点,当孩子的画与内容相匹配时,那将会更出彩。所以对于一整本绘本,我们有时不需要每一页都讲,我们可以抓重点片段讲,其他的内容留个悬念,让学生自己去看、去了解。
充满想象力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接触周围事物时,求知欲和好奇心会使大脑产生许多新鲜、特殊的想法。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媒介,我们在给孩子们选择绘本、读讲绘本时,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与灵性,并注重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示,尽可能使内容丰富多彩,有个性,更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给他们的想象提供更多的空间,在读写绘说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徜徉在绘本中,又能跳出绘本,放飞想象,快乐写作,从而完成我们课题中的最难的一个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
校长点评:
评课评得周全细致,也比较深入。
我的建议是,在积极情感上,引导得更为精准些,积极价值观引导得充分些,清晰些。而不单单是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在语言上,还可以引导指导得仔细些,规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