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缺少打磨,留有遗憾——《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教后反思

创建时间:2017-06-10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一本我熟悉又陌生的绘本,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我以前曾经上过这节课。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胡萝卜先生有一把浓密的胡子,因为早上起晚了,急急忙忙地拿了一块果酱面包上街去了。胡子沾到了果酱,飞快地长长了。胡萝卜先生遇到了小女孩、鸟太太、鼹鼠老师、鸭子先生……并用自己的胡子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最后在白菜小组的眼镜店配眼镜的时候,这胡子还帮助到了他自己。这是个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了快乐的故事。当时由于时间匆忙,对绘本故事的内容理解还不够,只是从读写绘的主题出发,对绘本进行了一些问题的设计,增加了对话,并以对话为重点,让学生模仿第一次的对话,分角色表演一下对话。这一次的评优课虽然还是以此为重点,但是却出了不少差错。

一、对话讲读不足

在上课之前,绘本组的群里还在不断跳着消息,提醒我一定要多读胡萝卜先生和小女孩的对话,多读之后,学生在分角色交流和自编绘本才会有意识地去使用这样的语言。其实在试上期间,我一直在犹豫,“小女孩问:‘我可以用您的胡子做放风筝的长线吗?’”和“胡萝卜先生说:‘我很乐意帮助你。’”这两句对话需不需要讲解。但这是绘本课,不是语文课,一本正经地讲解句子不是这节绘本课的教学目标,于是就选择了多种方式去读一读这次对话。正式上完之后,我才想到可以在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时,通过评价语“你跟小女孩一样有礼貌,用到了您”、“你跟胡萝卜先生一样愿意帮助别人”等,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领悟对话中要用到的细节。

二、要求不够明确

虽然设计的时候,我很明确这节课的重点是对话模仿,但学生并不清楚,他们只能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自行理解。显然,这节课我说得还不够明确,在明显的模仿对话的环节,学生能够说得很流利、很清楚。但是到了自编故事的环节,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构思出一个又一个故事,但是写一写时很少有学生想到要写对话。在巡视时,有学生问我能不能在图上画两个对话框,把借胡子时的对话写上,他体会到了这节课的重点。但在创编绘本之前,我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显然这是学生没能有意识地去写对话的最关键原因。

三、时间安排不当

学生自编绘本是很需要时间的,在两次试上中都出现时间不够的问题,所以在正式上时,我减少了一些衔接故事的问题。同时,我修改了创作纸,明确指出纸上已经有胡萝卜先生了,不需要再画一遍,并让学生用彩笔直接进行创作。但是修改的还不够,课堂上一个学生的问题提醒了我。他问我:老师,我能不能像黑板上一样,在图上画两个框,写上他们的对话?其实这张作业纸完全不用在图画下面留下几根直线,让学生去写故事,可以添上两个对话框,让学生在其中写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这节课还有许多可以再思考、再完善的地方,只是我在试上之后没有花时间好好去思考试上的效果,更遑论怎样去改善了。上好一节课是需要时间和思考去打磨的,这节课打磨的还不够,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空间,期待下一次再有改进的机会。

点评:

通过对不足之处的反思,警示绘本的读、写、绘、说诸方面要注意的问题,从反面予以阐述、警示。

成功之处也宜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