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小王同学近期“治疗”总结
之前读了《像医生那样做老师》之后,我深有感触:有时候,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就像是一种“治疗”。
治疗病人首先需要进行检查,询问病史,了解疾病产生的根源,推测病情发展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药物对疾病进行监控,分析治疗手段是否有效,过程中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即使病人一直不见好转,医生也不会放弃,期待奇迹出现。
“问题学生”有时候就像是一位病人,一位急需治疗的病人,对他的教育和“治疗”有时候异曲同工。
首先,第一步,了解该生的家庭背景,确定问题产生的根源,这就是第一步——“问诊”。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得知:小王同学幼儿园时期身体不是很好,因为肠胃问题经常请假,大班几乎没怎么上,错过了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时期。同时,孩子父母对孩子较为放任,管教松懈,造成该生爱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行为习惯较差等问题。
了解了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开始第二步——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教育手段。刚开学时,小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就和我“告状”:你们班王某某,上课上着上着跑去摘了一朵花!看着体育老师放在讲台上的那朵花,再看看站在一旁朝我眼睛眨巴眨巴还笑嘻嘻的小王同学,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和他讲道理,他似懂非懂。我只好威吓他:“花是学校里的,属于学校里的每一个人,摘花得跟校长申请,现在你没经过校长同意就摘了这朵花,我要去告诉校长了。”此时,他才露出了些许害怕的神情。我明白,小王同学对学校的常规是陌生的,就是我们口中“什么都不懂”的学生。因此,我把教育重点放在了他的常规教育上。
小王同学的常规教育是一项“大工程”。每天上课,椅子坐不住就算了;排队喜欢交头接耳,走个路动不动就扭几下、跑一跑、蹦几下;课间更别提了,一说下课早不知窜到哪里去了……除了这些小毛病,小王同学还喜欢去“欺负”其他小朋友:周一,小王同学故意把绳子甩到了其他小朋友身上;周二,小黄同学跑过来说小王同学追着他跑,还想踢他;周三,小王同学故意踢了下隔壁班级的花盆,花盆里的土撒了一地……小王同学,每天都给我“惊喜”。一开始,我严厉制止,并进行严肃教育。但是,小王同学批评他时总是一脸认真、诚恳的模样,我一转头,又是原来的样子,批评对他而言几乎没什么作用。所以,我尽量多的采用奖励的方式来督促其进步:比如,如果发现他上课时有一段时间不讲话、坐端正了,我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让班级里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他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课后我会对他这节课的表现做个总结,鼓励他坚持好的表现,如果能够坚持,老师还会再奖励他一颗小星星;针对他“贪玩”的性格,我专门设定了“安全监督员”的岗位,让他在课间监督班级里的小朋友,及时制止并报告他们的危险行为,如:走廊上奔跑、人多的地方甩绳子等,我还会跟他说明:这个小岗位可要负责班级小朋友的安全,特别重要,你是我们班级小朋友的“安全小卫士”,老师特别需要你的帮助,借机增强孩子自信心,也一举两得地利用这种方式让他课间少窜窜。当然,这种类型的孩子,如果真的能够在这样的“奖励诱惑”下,一直坚持做好,那是不可能的,我也时常为此感到头疼甚至焦虑。
但我相信,我全心的努力,一定能获得回报。在小王同学反反复复的状态下,我需要调整心态,付出更多的耐心,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