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让孩子好好享受学的过程
科学课上的“教”,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因此,课堂上我们教给学生有限的知识,不如教学生方法。在我们小学阶段的实验中绝大多数都是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因此,为了能让孩子学得更好,在多次的实验中我进行总结,教学生对比实验的方法。那么在下次面的实验研究时,我们的孩子就能自己去设计完成实验了。
科学课上的“学”,其实科学课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些内容还是比较易懂也爱学的,可有的内容离他们稍远,他们不懂就不乐意学了。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于是,在上四年级《温度和气温》一课时,我试着尽量少讲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我只是向学生提出了有意思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探究的兴趣后,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还可以,兴致冲冲拿着温度计走出了课堂进行了探究,小组间合作得非常愉快。上完课后,最大的收获是一个特淘气的孩子竟然听得异常认真,并时常语出惊人。我想,渐渐地学生也会自然而然的乐意做课堂的表演者而我只是倾听者并适时的给予评价、点拨。相信在不断的探究中,教学会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效果。
科学课上的“做”,有了有效的方法,学生乐于去探究,然而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愿意动手操作。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乐于动手操作。在《风向和风速》一课,如果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个风向标,我想这节课孩子收货的只是制作的过程,但是引用风速仪,让孩子们跑向操场,实地进行观察,他们还将掌握一种仪器使用的技能,并结合当天的实地观察,我想这样的一课定是记忆深刻的,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课堂中,我们能让孩子做实验的,尽量放手去让孩子们自己去动手。这次我们的教研课主题是科学思维,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突破,如果课上把学生原有的想法生拉硬扯到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上,我想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肯定是被禁锢了,所以我大胆放手,让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实验,实验没有好坏,能使孩子产生想法的就是好材料,面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我想孩子们肯定都很乐意去做。
都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要培养好的习惯。其实,科学课是非常有趣的课,有很多玩的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做探究。可玩多了学生往往会忽视学习探究的方法,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有着孩子的天性。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新的学期,新的学生,新的开始,从课上的小细节开始关注,小到桌上的抹布叠法,器材的归放,凳子的摆放,我都对孩子们进行了明确规定,有了规矩才能成方圆,我一直告诉孩子们,你们见过在实验室吵闹做实验的研究人员吗?教室瞬那间静了下来。可有时候,总担心学生无法完成探究,于是课上我总陶醉于讲解,惟恐学生不会动手。久而久之,学生只学会倾听,少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课堂仿佛成了我的舞台,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演员,而我的学生则是观众。这让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的好心却是对学生不利的,因为我的“满堂讲”而那剥夺了他们的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于是我深刻反省,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