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线

收看《开学第一课》,撰写观后之感受

创建时间:2017-09-20

 

开学第一天,西塘实小全面发动、广而告之,请请全体家长和师生准实时在家收看《开学第一课》。并组织四至六年级开展《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评比活动。

各班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先在班内进行班级评比,再推荐优秀的观后感参加校级评比。经过评选,共有76篇优秀文字获得校级奖项。

下面请欣赏两篇优秀作品。

(一)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四(2)班   刘禹晴

今天是9月1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很开心又可以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CCTV-1综合频道的《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每年的今天,我都会准时收看。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由董卿老师和撒贝宁老师主持,主题为“中华骄傲”,共分五节课: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它们引导着我们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的自信。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课——字以溯源。中国的汉字发展到现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不同时代的字体都有着它特有的形状,每一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难以想象的道路,才走到了今天,才走进了我们的书本。

现在有很多外国人都在研究我们的汉字。“汉字叔叔”就是其中一人,他对汉字的痴迷与热情,使他在遇到很多困难时都没有放弃。我是中国人,我们学校的特色刚好又是书法,所以我希望我可以好好练字,将来能够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

(二)

中国文化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五(4) 肖心蓝

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中国传统和文化。就连外国人,也被震惊。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

    有一位外国叔叔,理查德·西尔斯,他不但会说中文,还被大家称为汉字叔叔。他22岁,为了去中国,拼命工作,买了一个单程飞机票。到了中国后,他就买了一年级———六年级的小学语文书。为了学好汉字,他做了一万五千个卡片。卡片正中间写汉字,下面写拼音,卡片的反面写英文,大小差不多跟手一样。为了不忘记怎么读,他买菜、外出……等等,就连上厕所也拿在手里不停的看。这时,我想:就连个外国人都这么拼命学中文,我也该努力了。

    还有一个,写了中国人的善意。就说巴基斯坦吧。

    巴基斯坦有一位汉语之母,她叫米斯巴·拉希德。为什么叫她汉语之母呢?因为在巴基斯坦,会讲汉语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她叫出来的学生。而她的老师,正是中国人。一位是常老师,一位是他的爱人,杨老师。当时,巴基斯坦条件比较差,有点落后于时代。米斯巴问:“杨老师,这里条件这么艰苦,为什么不呆在中国?”就是因为杨老师突然染上了疟疾,还坚持给同学们上课。这刚好就解释了米斯巴的问题。听到这儿,下面的许多观众都哗哗的流下了眼泪。就连我,也被感动。

    所以说,中国人是很善良的。传统文化也是流传最久的,所以为什么世界上百分之七的人在学英语,百分之二十的人在学汉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