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绘本读讲课题组理论学习参考材料一

创建时间:2014-09-14

阅读之路  绘本起步

——浅谈低年级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  要】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营造出了一片新的教学氛围,赋予课程一个新的面貌,给师生共同的学习带来了鲜活的生机。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心理,小学低年段更适宜阅读绘本,这是通向流畅、独立的文字阅读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与一般的阅读文本相比,绘本阅读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叙述性故事与视觉艺术的整合。在低年级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绘本   阅读    实践研究  

“什么是绘本?”绘本是个外来词。绘本,欧美称之为picture books,直译为“图画书”。日本译为“绘本”,“绘”字含有绘声绘色、绘图绘影的生动,也包含一个展现过程,即由小及大,由远及近的过程意味。因此,称之为“绘本”,确实是传神的译笔。这种书籍的形式,是在人类对童年这种生命状态的认识更透彻以后诞生出来的。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小学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应该是儿童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绘本既不是图画书、漫画书,也不是动画片的纸质版,更不是小人书和连环画。日本负盛名的绘本阅读的推广者松居直先生这样给绘本下过一个精辟的论述:图×文=图画书,文字赋予图画新的内涵,图画表达了文字无法表达的奇妙与乐趣。文字使图画更加具体,图画让文字更加生动,文与图相得益彰。  

绘本以精炼的文字,精美的图画和内涵丰富的故事展现在儿童读者面前,看似一个简单的故事,极少的文字,甚至是无字之书,却能给人一种温润的感动,一种意味深长的暗示,打开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之门,这也赋予了绘本教学巨大的空间,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教学,儿童也可以对绘本进行创造性地阅读。  

一、听读绘本,感受文与质的美丽  

语言优美,而故事性不太强的绘本适用于朗读。这一类绘本的阅读重在反复朗读,欣赏语言的神韵与声韵,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此类绘本的图画往往也用抒情优美细腻的笔触,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还要引导孩子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与听觉的感受中,使心灵柔软起来、敏感起来。松居直先生说:“讲图画书的人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不要让孩子自己看图画书,要认清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即使孩子已经能够自己看,父母最好还是照样念给他们听。而且读的人对书的了解愈深,共鸣愈强烈,听的孩子愈能深入书中,丰富自己的经验。由此可知,图画书的价值因人而异,价值可大可小,影响可深可浅。”  

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当教师把绘本所表现的最好的语言用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感受来讲述时,这种快乐、喜悦和美感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熏陶、无声的语言滋养与畅快的阅读享受,绘本的体验才会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当中。除了读中积累,有的语言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表达,学生总能很容易地领悟到绘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与精髓。  

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里有这么一段话:栗色的小兔子大叫:“我爱你,从这条小路一伸到河那边。” “我爱你,过了那条河,再翻过那座山。” 栗色的大兔子说。这实在太远了,栗色的小兔子想。它太困了,实在想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它抬头朝高高的灌木丛上望去,一直望到一大片黑夜。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天空更远了。栗色的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么高。”……阅读之后学生也会这样表达对妈妈的爱:“我爱你从山的这边到海的那边。”“我爱你像海那么深。”……阅读绘本所给予的不仅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

二、表演绘本,让童心激情飞扬  

有的绘本故事情节起伏、角色丰富、语言描写生动活泼,在阅读过程中,可设计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让孩子边读边演,融入故事,走进人物,获得真切的体验,提高听说能力与身体语言的表现力。在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的过程中,对于角色所说的话不要过度追求与原文一致,那样会影响孩子表演的投入,表达出相同的意思与味道即可。有时也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在文本表达的空白之处,想象人物的对话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如师生示范演、同桌对演,依据文本演、创造性地演等,既分散表演的难点,又逐步加深对角色的体验。  

在读到(法)约里波瓦的作品《不一样的卡梅拉》时,卡梅拉为生下一个蛋绞尽脑汁想了各种令人喷饭的动作,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演,一边笑,那个时候,孩子们早就把自己当成了这可爱的卡梅拉,孩子这种全身心地参与,让整个课堂呈现出可贵的轻松快乐。(日)中江嘉男、上野纪子的作品《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也是一个令孩子们开心的绘本故事,在整个故事学习中,孩子们都被鼠小弟的形象逗笑了,并且不由自主地离开座位扮演鼠小弟的各种有趣的动作。  

三、想象绘本,让思维插上翅膀  

审美与想象是绘本最应具有的特质。优秀的绘本不仅仅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提升孩子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绘本内容的每一个细节,呈现给孩子一个丰满、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则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一直围绕着“小毯子”的变化,不断地制造悬念。教师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次变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画面内容想象,从而感受爷爷的心灵手巧。当约瑟的小背心变得又破又旧后,他向爷爷提出帮助的时候,爷爷将布喀哧喀哧地裁剪起来,并说“这块料子还够做——”,让学生想象这小毯子在爷爷手中会变成什么。在学生充分想象后,共同朗读“一件奇妙的外套”。还可以想象,妈妈、邻居、同伴看到他穿上这外套后,会说些什么。适度的情节推想,可以让学生获得阅读和创造的愉悦。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们,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  

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越丰富,而绘本就为孩子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绘本故事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孩子得以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创造力无限扩大。绘本里还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  

四、创作绘本,培养综合素质  

在每一个绘本故事里,都有许多值得模仿借鉴的东西。绘本制作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是具有全方位的作用的,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以及表现美的能力等。比如,在读完了《泰迪熊搬家记》后,可以让孩子模仿着画地图;读完《别再亲来亲去》,可以续写故事。等孩子对绘本有一定了解后,也可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绘本故事,到时就可以阅读孩子自己的优秀作品了。例如,在阅读完《蚯蚓的日记》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孩子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蚂蚁的日记》、《蜘蛛的日记》、《我的日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文本,有的负责绘画,完工后把他们的作品张贴在教室里,举行一次阅读品评会,让孩子互相交流,评选最佳绘本。  

学生制作绘本要以兴趣为基点,由易到难,由仿到创。从绘本的外观设计来说,学生可以设计多种形状的可爱的手制书;从绘本的内容来说,可以从对所阅读绘本的续写、仿写到自创;从绘本的篇幅来看,可以从单页的到几页的再到整本的;从设计者的组合来看,可以采用伙伴合作、师生合作、孩子与父母合作等这样的方式既降低了难度,即培养了合作意识,又激发了孩子的创作潜能。  

儿童心理学家陈鹏对绘本(图画书)这样评价:  

当孩子读第一遍时,会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孩子读第二遍时,会懂得一种认知的方法;  

当孩子读第三遍时,会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  

当孩子读第四遍时,会完成一样动手的作品;  

当孩子读第五遍时,会掌握一项思考的窍门;  

当孩子读第六遍时,会了解一类生活的情趣;  

当孩子读第七遍时,会体验一次好玩的游戏;  

当孩子读第八遍时,会想象一幅美丽的画卷……  

儿童在阅读经典绘本的过程中,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为孩子一生的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把孩子引到“纯字书”的白纸黑字的素净的阅读中去。只要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要求,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进行阅读引领和指导,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更加亲近母语,更加热爱母语,提高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让孩子由衷地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