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中高年级英语课题组理论学习参考材料一

创建时间:2014-09-14

浅谈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现状与课标要求相去甚远,培养英语朗读能力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英语教师应用正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大力渲染朗读氛围;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抓好课内课外的朗读;利用Chant强化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英语。         

关键词:小学生  英语  朗读  能力  意义  培养

一、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现状与英语课程背景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能做什么”的要求中具体描述了读的基本技能的操作性要求,即“能正确朗读所学句子、短文或故事”。在小学英语课堂实践中,尽管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了朗读,但学生的朗读水平还是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能说单词,能流利地和教师进行简单的对话,但翻开课本却不知从哪儿读起,更不知怎样读。

(二)教师板书的独立的单词、句子,学生能熟练认读,但这些单词、句子融入对话、短文中,学生要认读就有些难度,造成朗读不流畅。

(三)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分句朗读,而是滑句,吐字不清,不负责任地一古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

(四)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节奏掌握不好,顿着读,或朗读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也无轻重音之分,混着读。特别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明显拖音,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

二、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意义

(一)朗读能帮助学生认单词,丰富词汇,短语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习者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味觉占1﹪。学习同一份材料,进行纯视觉学习,3小时后学习者能记住70﹪;进行纯听觉学习,3小时后学习者能记住60﹪;而视听觉并用,3小时后学习者能记住90﹪。3天后,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是40﹪、15﹪和75﹪。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和听觉的过程,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 孤立的单词是不容易记忆的,正如人们不易把词典背下来一样,而语句、文章是情节内容,单词放在文章里,联系上下文就便于理解,便于记忆。经常朗读,接触到的生词、句式日益增多。这样对练习小学生灵活运用常用单词以及短语十分有益。

(二)朗读能培养学生的正确发音和提高口语

节奏也是英语首要的、最显著的特征。英语的节奏是句子的重音在句子中有规律出现的结果。句子重音之间的相隔时间大致相等,使语言产生节奏感,朗读是一种全面的语音练习,多朗读就能使之更加流畅,更加优雅。朗读不仅可以使语音正确,还可以提高口语语感,经常性地进行英语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建立起英语词形、声符和语义内涵之间的联系,形成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系统,培养英语语感。而好的口语要求发音正确,用词熟练,说话流畅。加强朗读练习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有助于理解和积累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大量的朗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对话、短文等,同时大量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和句子,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朗读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英语是有声的语言,采用的是表音文字。正确无误地朗读课本上的对话、课文及相应的阅读材料,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接触英语中,就会把有用的语言材料储存在大脑里,坚持朗读,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感就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语言语调有了很大的进步,阅读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于是越来越喜欢英语,学生们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

三、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一)正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以自身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在教师示范的时候要让学生静听并注意观察口形。当然还可让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朗读录音或观看有关影碟,然后模仿练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让学生真正用心听录音就显得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小处、细处入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例如,在学生听单词录音时,教师可以运用辨音活动训练学生,也可以在播放录音的同时,教师随着录音出示不同的单词,如果单词和录音播放内容相同,学生就大声跟读,如果单词与录音播放内容不符,则不跟读。在听对话录音时,教师可以在播放录音前,先不让学生看书,只让学生看图听音,并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听后再回答问题。另外,笔者在实践中还经常让学生闭眼听录音,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单词的发音,单词连读时出现的爆破,连读等较难的语音现象上,为学生的模仿跟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渲染朗读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加大语言信息的输入量,让学生多接触英语,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猫学英语”,“迪斯尼儿童英语”等卡通英语,惟妙惟肖,富于童趣的声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英语的生动和活泼,自由自主的“想读英语”,激发学生读英语的欲望。小学生的朗读以模仿为主,在模仿过程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课文的朗读有一定的要求:声音响亮、发音标准、语速适当、有一定的重读轻读的区分、有明显的升调降调的区别。我们对学生在日常的朗读要始终坚持这些要求,学生是不会主动长时间一直坚持下来的,这主要靠教师的日常督促。如遇到他们课文读得像和尚念经,就立刻停下来指正,要求重新朗读,知道符合要求为止。

(三)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拐杖,教他们一些朗读的方法。首先,教师要要求学生在朗读英语时,眼看词句,口读音调,耳听读音,脑思语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其次,小学生的朗读以模仿为主,在模仿过程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如句型朗读中重音连读,语音语调等,注重培养学生按意群朗读的习惯,指导学生以词组和句子为单位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纠正逢词朗读的不良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指到哪,既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借助字典进行预习或自学,培养阅读能力。

(四)抓好课内课外的朗读

1.课内形式多样的朗读,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1)大声读。

小学生对语音比较敏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让学生听标准的英语,并要求他们模仿并大声的朗读,以学会标准、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记忆的加强。声音太小或没有声音不能称其为朗读,当然也不提倡声嘶力竭的朗读,这样会影响注意力、体力,削弱记忆与理解,极易造成疲劳,不利于持久学习。

(2)跟录音读。

录音磁带大多是由英、美等外籍人士录制而成的,语音语调相对比较规范、纯正,对于初学英语者,应尽可能多地多听、多模仿,增强感性认识,感受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把好语言的“入门关”。然而听录音比较枯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善于听录音的习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学生学英语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指导家长与孩子开展“我和妈妈比一比”的活动,激发学生听录音的兴趣。有些家长英语比较好,在听录音跟读的过程中可以指出孩子模仿时存在的问题,使孩子能精益求精;有些家长虽然没有英语基础,但能激发孩子的自豪感,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用“心”读。

用“心”读首先要做到用“心”听。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

往往一听到教师或录音的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训练学生仔细听教师的示范发音,提醒学生边听发音,边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形,然后再模仿。在模仿过程中要求学生达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之境界,要求口、眼、耳与大脑并用,最初可能达不道这个要求,可以先要求做到“眼到——口到”,逐步达到“口到——心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指到哪,既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认读单词、句子的能力。

(4)及时读。

由于小学英语课时少,训练项目又较多,课内朗读训练是有限的,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的第一个“遗忘曲线”表明:人们对于所学习的材料,最初的遗忘曲线是“急剧下降”的,但随着时间的进展而逐渐减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们要“及时复习”。因此,放学回家后及时放录音,并反复跟读,及时地复习一下刚学过的教材,这样效果较好。

2.注重课外朗读。

组织各班兴趣小组成员带领全班同学创设班级英语文化,如办英语板报,设置英语角等,摘录自己学过的会读的单词、句子、课堂用语或自己课外读会的谚语、俗语、格言、环保标语、优秀英语短文,精品英语笑话和幽默故事等。这样,学生或是出于一种本能,或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不由自主地去朗读英语。

(五)利用Chant

目前小学生朗读的最大问题是节奏感的缺失,一部分学生朗读英语甚至拖音很重。“Chant”是指在教学中有意的将所教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儿歌,可以提高趣味性,拓展课堂内容,练习学生的节奏感和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学生在富有节奏的朗读,不仅便于记忆,再加之小组比赛朗读、男女赛朗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更有利于激发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爱好。

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因此,在课内课外,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它需要教师的辛勤付出,需要平时在教学中点滴积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不断摸索新的朗读方法,吸引学生对朗读的爱好,让他们发现英语朗读的乐趣,在快乐中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 2002 年

2.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1999 年

3.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